在告别童年以后,我们说过真话吗?
当我们慢慢成长为大人以后,是不是也在慢慢的不说真话了?当我们慢慢懂得人情世故的时候,身边还剩多少朋友会跟我们说真话?人们都说越长大越孤单,之所以越来越孤单,大抵是我们习以为常了说假话,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的缘故。我们说假话的原因有很多,目的也很多,有出于善意的目的,也有处于恶意的目的。我们会因为不想得罪别人而说了假话,我们会因为更好的生存而说了假话,我们会因为想要看上去活得体面一些而说了假话。
说假话,不是一件多不好的事情,很多时候我们是身不由己,言不由衷。只是说多了,我们会忘记说真话是什么样的了。我们不愿意或者无法说真话,也就让说真话越来越成为是一件难得的事情。我们没有说真话,同样的身边的人也没有对我们说真话,很自然的我们生活在虚假的世界里,我想起小时候上语文课的时候,在课本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,是关于‘善意的谎言’,这个故事是说医生为了能让病人好好的度过最后的时间,而选择了善意的谎言,跟病人说他的病没有多大的问题,让他别过于担心,好好生活。我记得当时老师还问了我们,如果我们是那位医生,会怎么做?我们是告诉病人实情还是用善意的谎言让病人安心?当时班里的同学一致回答到用善意的谎言,我也是这么回答的。现在如果再让我回答这个问题,我不知道会怎么做,真话和假话,我不知道怎么选择。
真与假共存,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。一旦时间一长,假话说多了,连我们自己都信以为真了,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。如果连内心都相信了假话,我们就彻底远离了“真”的存在,我们除去皮囊,还剩下什么?现在,我时常羡慕着小孩子,他们还有说真话的那种任性,而我没有了。小孩子想吃东西就说,不想吃就拒绝,喜欢一个人就用行动表达,讨厌一个人也会直接远离,简单而直接的做法,谁都不会责怪,因为他们还小,谁都不会去计较他们做了什么,多好的年纪。我们还能说真话的时候,就不要说假话了,假话说多了,心会累。
现在,我们说和听真实的话变得越来越难得,而关注真实的人和事,也同样是越来越难得的一件事情。在《悲伤逆流成河》这部电影里面,有这样的一句话,生物的本能叫趋利避害,人们看到糟糕的东西想要躲远,只有看到美好的东西才想要靠近。我想正是因为这样吧,我们不想去面对生活中的真实,不愿直面真实的人和事。故而,我们会用逃避、掩盖、忽略的方式去躲避,可就算是用尽一切办法去躲避,最后我们还是要去面对。就像我们看电影那样,因为现实中的一切都太不如意,所以我们想要在电影中寻求短暂的慰藉和放松,我们会愿意去看大制作、大投资的商业电影,却不愿意看关注普通人生活的这样一类的电影。在贾樟柯导演写的《贾想》中有这样的对话,有人在问,可生活已经够灰头土脸了,为什么进影院还要看那些灰暗的生活呢?贾樟柯导演回答说:“通过影片,面对我们不愉快的事实,是因为我们要改变,变得更幸福,更自由。”
其实,我们都知道光鲜亮丽的表面背后,存在的是残酷和沉重的事实。我们也都知道有很多人为了生存而放弃尊严、放弃自己。这些真实的人、真实的事,就在我们身边真实的存在。因为真实,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和了解,如若我们选择一味的逃避而不去直面它,我们会愈加不幸和痛苦,我们并没有在往前走,而是在不停的倒退。也许我们要做到直面这些,需要很大的勇气,过程也会很痛苦,但是也要去直面它们,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,谁都没有理由去逃避,不是吗?
我越来越觉得真这个字是很美好的,跟它有关的词都显得很美好。在我以往的演讲中、写作中、与别人交谈中、面试中,我都用真诚的态度去真诚的说话,我始终认为比起所谓的演讲技巧、写作技巧、说话技巧、面试技巧而言,真诚才是最主要的地方,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讲述自己的故事,就算打动不了别人,也没关系,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演讲,属于我自己的演讲,同样的在写作中,我所写的每一句话、每一个字,都从自己的内心出发,真实的去写、去表达自己想要诉说的内容。在我还没有身处浮华虚假的环境时,我愿意尽力保留这一份真,让自己的内心没有太多的负荷,让一切都变得简单朴实。
在红楼梦中,有这样的一副对联;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真真假假的世界,谁能活的明白,分得清楚?如果能多保留一份真,就尽力保留吧,至少让我们不会仅剩一副皮囊,太多的虚假,我们的心里无力承受,我们的生活需要多一份真,我们的内心需要归于真。